图为舟曲县受灾群众乘坐冲锋舟渡江,舟曲县灾区堰塞湖水位有所下降,但县城主要街道和房屋仍浸泡在水中,救援官兵的冲锋舟为舟曲受灾群众开辟了一条水上通道,大大方便了受灾群众的出行。
甘肃舟曲,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区的救灾工作进行到了第十天。
这十天当中,舟曲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接下来的救援与重建,舟曲还要面临怎样的挑战,这一突如其来的灾害给我们带来苦难的同时,还带来了怎样的思索?为此,“新华视点”记者再次走进灾区,走进舟曲。
十日之变:社会功能开始恢复
17日上午9点,舟曲县农行城关营业所的营业大厅里办理业务的居民络绎不绝,看上去这里和境内任何一家银行网点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只有门口泥泞的道路在提醒人们这里是灾区。营业所主任戴仁财告诉记者,县城另外两处银行网点一个被毁一个被淹,现在县城农行的46名员工全部集中在这个营业所为居民办理业务。
“业务量比较大,主要是报失.”戴仁财说,“农行城关营业所在灾后26个小时就恢复了营业。遇难的人走了,活着的人总要作点什么。”说这话时,戴仁财的脸色凝重,10天前的那场灾难中,他的父母全部遇难。
兰州军区某工兵团对舟曲堰塞湖堰塞体实施第十次爆破。当日,舟曲堰塞体爆破现场新增两名爆破工程师和部分爆破官兵,并成功实施第十次爆破。经过爆破,水流下泄速度加快。
泥石流带走的不仅仅是生命,还在瞬间摧毁了舟曲4万居民的生命线。7日深夜,舟曲县城仅有的一处供水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被毁,绝大多数商铺受灾严重,店内商品和受灾群众的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用品全面被淹和被冲毁。同时,暴雨还导致通往舟曲县城的国省干线公路发生了严重的泥石流水毁,大量救灾物资堵在了驰援舟曲的公路上。
灾害中的舟曲人期待着变化。
8日从上海紧急调运的应急供水保障车,日夜兼程,于10日深夜抵达灾区舟曲县城。在连夜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后,11日6时开始正常供水。与此同时,一条200米的临时供水管道铺设完毕,舟曲县至少3万人的清洁用水得到了保障。
这一天,在对受损城区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后,通往舟曲主城区的道路具备了通车条件,10吨以下的货车和小型车辆可以通过。至此,来自陇南、天水、定西、兰州等方向的通道全部打通。
从12日开始,受灾停业的县城商贸流通业开始恢复。13日已有44家商户恢复经营,特别是宏源超市、义民批发店、青峰超市等全县最大的3家商业经营户的恢复营业,使市面渐现复苏和繁荣。
12日晚,经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及水利专家共同协作,白龙江河道中的堰塞体被成功清除,溃坝险情得以消除。
14日,中断蔬菜供应7天的舟曲县城,终于恢复了蔬菜供应。舟曲县工商局局长王国庆说,蔬菜是从陇南市武都区采购的,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居民的生活需要。
16日,白龙江中的泄洪渠基本贯通;17日,8台大型挖掘机开赴白龙江右岸,疏浚河道的工程开始进入更加高效的两线作战阶段。
十日之后:多项难题考验舟曲
十日之内,受灾群众生活开始趋于正常,灾区各项社会功能逐步恢复。但由于泥石流灾害巨大,加之舟曲特殊的地质地貌结构,救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变数。首当其冲的就是清淤工作的推进。
沿泥石流带从白龙江边一直步行道泥石流发源地的叁眼峪沟内,泥石流泥沙表面开始僵硬,而下部依然松软,已经受灾的东街村、北关村等依然处于泥石流的威胁之下。“现在要赶快清除淤积体,否则一旦上游发生降雨,这里可能出现二次泥石流。”北关村村民李向龙说。
兰州军区开山斧工兵团正在这里日夜不停地进行清淤,据战士反映,由于施工现场狭小,只能容纳一台装载机作业,更多的机械用不上,只能停在城外,所以清淤速度比较慢。
同时,由于河道内的淤积体构成复杂,既有淤泥又有建筑物当中的钢筋水泥,加上白龙江两岸淤泥沼泽地陷严重,机械挖掘量十分有限。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田以堂介绍,目前大部分淤积体仍然停留在河道内,河道的疏浚工作任务依旧艰巨。
甘肃省气象局最新预报显示,17日至21日,舟曲及白龙江流域将有强降雨过程,降雨将达到60至80毫米。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同时发布了4级地质灾害预警,舟曲县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对目前的救援来说,降雨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舟曲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杨俊学说,这也给清淤工作带来了变数。
防疫问题同样引人关注。根据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17日发布的信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已成为目前舟曲灾区卫生防控工作的重点。由于灾害在舟曲城区已形成大量积水,且水质严重恶化,蚊虫孳生、疫病传播的风险有所累积。
记者了解到,截至16日,舟曲县已发现并报告传染病病人8例。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说,抗洪救灾仍处在关键阶段,卫生防疫工作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除此之外,灾民的心理疏导工作,城市生活的恢复、学生开学后的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诸多难题依然考验着舟曲。
十日之思:生态保护与城市规划方面的警示
此次灾害为舟曲近百年所少见,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十分严重。痛定思痛,人们不禁要问,灾难为什么会在瞬间发生?吞噬生命的天灾背后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我年轻的时候,那里面都是一人抱不住的树。”今年68岁的北关村村民沉六合指着叁眼峪沟说,“那时山上堆积了一米多厚的树叶,洪水根本就流不下来。13年前我去看时,山上光秃秃的了,下了一场雨,就发洪水了。”
记者看到,由于山大沟深,舟曲县城两边的山上能利用的地方都开垦成了窄窄的农田,挂在半山。目前舟曲多数的耕地都在山上。这种“挂田”的存在,无疑加剧了山体的水土流失。
除了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影响,在迅速城市化过程中,城镇在规划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灾害所造成的后果。
叁眼峪沟是这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一条沟。“以前,水沟两边的距离最宽的将近10米,这几年,房子建得越来越多,把水沟挤占的越来越窄。”村民沉六合说,“有的地方,水沟还不到2米宽,人都能跳过去。”
近年来,叁眼峪沟两边的建筑越来越多,不仅县上单位在沟边建办公楼、住宅楼,开发商在建商品房,沟两边的村民不断地建新房,甚至还有外来人口在这里建房,是这几年县城建房最多的地方。“由于没有规划,建房时都尽量向沟边靠拢,使原本可以用来泄洪的河道越来越窄,泥石流的出口越来越小。”村民惠云燕说。
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无疑加大了灾害的损失程度。记者沿着白龙江两岸看到,县城的建筑普遍是“贴面楼”“握手楼”“半边楼”“悬空楼”。此次受灾比较严重的东街村和北关村,村里的小路很多只有1米多宽,仅能通过一辆摩托车,所有的房子像多米诺骨牌,一旦发生意外,居民根本没有逃生的通道。 |